经产母牛的淘汰可能会对整体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做好繁殖力管理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奶牛养殖者深知在最大化产奶量、控制成本和确保长期运营可持续性之间需要保持微妙的平衡。每头奶牛的产奶效率是奶牛场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基石。近年来,繁殖技术的进步为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提供了各种大有可为的机遇。然而,如果要有效地利用好这些工具,就需要全面地了解清楚这些工具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和挑战。
J. Richard Pursley 密歇根州立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排卵同期流程的合伙创始人,当前聚焦于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流程研究。 奶牛养殖者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对经产母牛(2胎次及以上)的不必要淘汰。这不仅导致群体平均产奶量下降,还会增加牛群替代成本并降低运营效率。如果牛群中3胎次以下淘汰离群的比例达到了50%,问题就非常突出了,急需要重视解决。任何时间内,牛群中经产牛通常要保持的目标占比水平大概是70%或更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繁殖管理。 确保经产母牛的首次配种程序(如双同期、G6G、G7G或预同期-11)后接受定时输精(A.I.)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实验室的最新数据显示,与通过自动活动监测设备识别自然发情后配种相比,使用双同期流程管理的经产母牛在初次人工授精繁殖窗口期(泌乳日69-94天)内怀孕的几率增加了260%。母牛分别在这两种配种流程下的怀孕损失几率均约为10%。如果母牛在此配种窗口期之前已经开始恢复发情周期,那么两组母牛的怀孕几率都会更高。 建议1: 确保所有经产母牛在泌乳日85天之前接受首次定时人工授精(A.I.)。 目标:在初次孕检时(大概人工授精后35天)达到50%的怀孕率。 如果可能的话,利用自动活动监测系统来识别未怀孕母牛的返情情况。 目标:识别出约一半的未怀孕母牛。数据显示,大概在人工授精20天后的“胚胎着床”期间和第一次孕检之间会发生大量的妊娠损失。这些母牛在第一次妊娠检查之前很难被识别到发情。 相比于头胎牛,经产母牛早期妊娠的价值要大得多。在泌乳日130天之前怀孕会减少分娩时体况过高的几率,进而会减少分娩后的体况损失、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生率,并增加下一次泌乳期怀孕的机会;分娩后体况损失较少的母牛在首次输精后的妊娠损失几率也较低,这被称为高繁殖力循环(周期)。 早期妊娠对初产母牛在其后续泌乳期似乎没有产生积极影响。在泌乳日85天之前怀孕会导致约1/4的初产母牛在第二次分娩时体况过低,从而导致第二次分娩后的产奶量减少和健康问题增加。因此,相比于经产母牛,初产母牛的繁殖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初产母牛可以受益于采用体外生产胚胎(IVP)或性控精液,而无需担心延长产犊间隔会带来的额外问题。然而,由于应用胚胎和性控精液会提高妊娠损失的可能性,加强初产母牛的繁殖管理仍然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跟踪验证初产母牛首次人工受精时间延迟了多久。 性控精液或体外生产(IVP)胚胎可以用于青年牛和初产母牛,但不适用于经产母牛。在经产母牛中使用这些技术存在风险,因为它们会导致怀孕率降低和妊娠损失增加。这将加剧这些有价值母牛发生不必要淘汰的风险。 在初产母牛中应用性控精液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可以为遗传价值较低的初产母牛和所有经产母牛带来应用肉牛精液的机会。这样,会带来四个优势: 提高犊牛价格:在经产母牛上使用肉牛精液可以利用杂交犊牛销售来增加收入。 加速遗传进展:在青年牛和初产母牛中使用性控精液可以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 加大经产母牛的比例,提高群体平均单产:限制每年所需的替换后备牛数量,减少了传统使用常规精液使所有母牛繁殖后备牛的做法。为了实现30%的更换率(牛群)会促使管理层维持更高比例的高产经产母牛。 减少后备牛的饲养成本:饲养后备牛是奶牛场运营中的一项重要成本。通过使用肉牛与奶牛杂交的计划,养殖者可以优化牛群替换策略,从而减少饲养成本,同时提高后备牛的质量 初产母牛如应用性控精液配种,要选择一个同期繁殖程序,如双同期或G6G程序。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化怀孕的机会。 建议5: 尽早并频繁地孕检。大概在人工授精35天后,要通过超声波或妊娠相关糖蛋白(PAGs)进行妊娠诊断,对于诊断空怀的牛,要结合使用再同期计划,这对于确保经产母牛在泌乳日130天之前怀孕至关重要,再同期计划包括Ovsynch(诊断空怀但有黄体的母牛)或GnRH – 七天后 – Ovsynch(没有黄体的母牛)。在人工授精后120天内要再做两次孕检,这样可以诊断出大多数妊娠损失,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未来潜在的后备牛需求数量。 最后,我们实验室的最新数据显示,根据每日的妊娠相关糖蛋白(PAGs)水平,大概65%-80%的初产母牛,和55%-65%的经产母牛会顺利受孕并且胚胎着床。然而,这当中也会有许多母牛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发生妊娠损失。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会在未来提高繁殖效率。 采用新的管理策略在推动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受繁殖技术的进步可以优化奶牛群的生产力和寿命。不论是减少不必要的淘汰,还是提高奶产量,这里面都有许多机会可以挖掘,从而来改善奶牛养殖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原文链接:
建议2:
建议3:
建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