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础数据来源于85家Dairy Comp 305用户,累计存栏653580 头;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2 年 1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利用DC305的分析功能,本书呈现了牧场生产、繁殖与牛群健康等重要生产指标,为牧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感兴趣的同行提供参考,并希望借此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特别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马翀博士及其团队的支持,在本书的结构规划给出很多建议,后期数据的分析提供很重要的思路与见解,使白皮书的数据应用更具指导意义。
产后30天的新发疾病中,酮病与低血钙是多种代谢病的基础不同牧场之间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高的牧场需考虑诊断的时间、诊断方法、判定标准等,建议同时开展群体评估,以确定真实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
真胃移位的年发病率均值低于3%,但发病率最高的牧场为10%,建议超过警戒线的牧场改善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发病率极低的牧场,需结合生产情况、死淘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考虑是否有考核指标。
胎衣不下是另一个发病率普遍较高的疾病。建议发病率≥8%的牧场重点关注干奶期(包括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日粮、饲喂管理、牛群密度、牛群体况及产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合牧场实际情况查找原因。
乳房炎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与不同牧场的气候、环境、人员操作等因素相关性较大。根据统计结果(表29),乳房炎发病率在夏季(7-9月)高于其他季节,部分地区牧场在夏季有爆发趋势,个别牧场月发病率高达30%,应考虑环境管理及抗热应激管理等因素。
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头胎牛还是经产牛,在泌乳早期乳房炎发病率均高于泌乳中后期。头胎牛重点考虑产后挤奶应激等因素,建议牧场加强头胎牛产前进出奶厅训练和挤奶工培训,以降低其乳房炎发病率。经产牛要考虑干奶操作的规范性、干奶方式及干奶药的选择、乳房炎病原分离鉴定结果等因素。泌乳中、后期乳房炎高发的牧场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22年蹄病发病率在1%-26%,月发病率在0%-2.2%,各牧场因揭发不同带来的差异较大,给牧场带来的损失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在提示牧场应注意蹄病的及时揭发和预防。高于平均值的牧场要重点考虑蹄病的正确诊断及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低于平均值的牧场要根据实际情况,排除是否有漏诊的问题!
腹泻是犊牛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直接体现了日常饲养管理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 42日龄内犊牛腹泻发病率平均值为25%,中位数为21%,最大值为77%,最小值为5%,而前10%的牧场42日龄内犊牛腹泻发病率≤10%,表明牧场间管理水平差异极大。
根据统计结果,犊牛首次腹泻日龄集中在6-20日龄(图26),其中10日龄是腹泻高发期,要重点考虑轮状病毒、关注病毒及隐孢子虫的防控。
后备牛肺炎发病率平均值为13%,中位数为10%,最大值为70%,最小值为0.1%。犊牛阶段(6月龄内)是后备牛肺炎高发期(图27),需重点考虑初乳管理、饲养模式、牛群密度、环境通风、牛群中是否有传染性病原及诊断的及时性等问题。